衰荷滾玉閃晶光
一夜西風一夜涼
自夏至節氣一陰生起,暑熱中便開始萌生一絲寒氣,直至白露節氣,地面上的熱氣漸漸潛伏入地面以下,秋涼漸盛。 秋季,天氣下肅,地氣收斂,空氣開始變得干燥。因此,白露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講:“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,即日常起居應注意早睡早起。此時,大自然的陽氣逐漸收斂,陰氣將越來越盛。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,起居也宜順應自然界的這種變化。民間有諺語說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”,也就是說白露節氣過后,就要重視保暖避寒了,不必再拘泥于“秋凍”。因為,從“處暑”到“白露”,變化最大的就是晝夜溫差,而白露節氣也是一年中晝夜溫差較大的一個節氣。
此時,氣溫明顯開始下降,早晚須記得及時添衣,以免著涼。尤其是對于年老體弱者,稍不留神,就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,出現風濕性關節炎等風寒痹證。白露時節人們容易出現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、大便干結、皮膚干裂等秋燥癥狀。這主要是因為“燥性干涸”引起的,一般多飲水、服用養陰潤肺的中藥,能起到較好的滋陰潤燥效果。平時,大家應多補充水分,宜多喝白開水、豆漿、牛奶、淡茶等飲料以養陰潤燥。
此外,還可多吃新鮮的蔬菜、水果,以及多食些如百合、蜂蜜、蓮子等清補之品,以順應肺的清肅之性。對于已有燥邪致病之人,可以選用藥食同源或泡水代茶的中藥,可適當服用沙參、麥冬、百合、杏仁、川貝等,比如麥冬、菊花、沙參泡茶等,對于緩解秋燥有良效。白露時節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和容易加重的時期,如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慢性咽炎等,此時加強鍛煉也是預防疾病發作和緩解病情的有效途徑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,例如每天堅持慢跑、快走、游泳、打太極拳、練八段錦等,即為“動”。也要勞逸結合,注意休息,如聽輕音樂、散步、冥想等進行放松,即為“靜”。進入秋季,肺金當令,肺的肅降功能增強,中醫認為,肺金克肝木,此時養生除了要注重“養肺”,還不能忘了“疏肝”和“調理脾胃”。可通過循肺經拍打及按摩肺經上的穴位達到養肺潤燥的目的。雙掌心貼于乳下期門穴,順著肋骨緣往章門穴刮擦。每次至少擦120次,以舒適、發熱為度。三陰交具有健脾和胃,調補肝腎的作用,脾胃虛弱者及陰虛諸癥的人群可經常揉按此穴。膏肓穴具有清肺養陰、益氣補虛的作用。體質虛寒者,可在此穴位上進行艾灸。現代人營養充足,不必過分強調“貼秋膘”,白露時節也應少吃肥甘厚膩。可以適當多吃鴨肉、泥鰍、魚、蝦、瘦肉、黑豆制品等,這些食物有清虛熱、補陰血的功效。
水最好沒過腳踝,水溫以40℃為宜,泡到身體微微出汗最好,糖尿病人尤其要注意溫度。入秋后,空氣逐漸變得干燥,白露之后更甚,人的心情也隨之起伏不定,很容易產生焦躁的情緒,此時一定要注意養心。
心情抑郁不暢可以按摩太沖緩解。太沖穴又稱為撒氣穴,位于足背側,第一、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。有助于消除抑郁,改善心情。白露節氣、氣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容易復發,對于經常發作過敏性疾病的人群,在飲食上盡量少吃海鮮等食物。
清晨睡醒,先閉目上下叩齒36下,咽津,既可防燥,又可填精;睡前可閉上嘴巴,舌抵上顎,鼓漱100次,使津液滿口,徐徐咽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