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溫逐漸下降,各種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,感冒、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明顯上升。作為常見病和多發病,呼吸道疾病容易被忽視,這為疾病的蔓延埋下了隱患,需要警惕的是,這些小毛病可能引發大麻煩。今天,我們就來帶大家全面地了解冬季高發的呼吸系統疾病,幫大家提前做好日常防護。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,一個是“急性子”,一個卻是“慢性子”。肺部感染是一種肺組織受到細菌、病毒等病原體侵襲而引發的肺實質炎癥,例如肺炎,由于發病比較急,我們通常也把它叫作急性呼吸系統疾病。肺部感染的初期癥狀和感冒這類上呼吸道感染極為相似,如咳嗽、流涕、打噴嚏等。所以,這兩者極易被混淆,從而導致治療被延誤。如果情況急劇惡化,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不過,在免疫力低下時,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發展成肺炎,會出現發熱、頭痛、乏力等癥狀,嚴重者甚至出現胸悶、氣短、呼吸困難、感染性休克等。慢阻肺,這個看似很陌生的名詞,患病率卻居高不下。有調查結果顯示,在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中,慢阻肺患病率為8.6%,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.7%,總患者數近1億,是我國第三大常見慢性病。慢阻肺早期癥狀包括咳嗽、咳痰、做完體力活動后會覺得喘不上氣,這些癥狀并不典型,也容易被忽視。到了后期,在活動甚至休息時都可能出現氣短、呼吸困難的癥狀,這也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,且還可能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加重。病情嚴重時,還可能合并引發肺動脈高壓、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衰竭等,所以也被稱為“沉默的殺手”,而“早診早治”對慢阻肺來說尤為關鍵。需要注意的是,若慢性疾病干預不及時,也會在某些誘因下導致疾病急性加重,進而引發臟器衰竭。氣溫逐漸降低,咳嗽的人群就增多起來。不僅自己不舒服,還會打擾到親人和朋友。但仍然有人覺得咳嗽不是什么大問題,咳幾天就會自己好起來。但是咳嗽真的只是一個小問題嗎? 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,不同年齡的人咳嗽原因可能就不一樣,比如說老年人可能是慢阻肺引起咳嗽;還有一些肺炎、氣管炎等也會引起咳嗽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。尤其是長期咳嗽就要注意是否還有其他原因,包括腫瘤或者結核的因素等,這類病情需要及時就醫,對癥治療。防范引起嚴重的后果。不要以為感冒是小毛病,生活中年輕人“中招”的例子并不少。很多呼吸道疾病起病急、進展快,不及時治療會引發嚴重的后果。從最初的發燒發展為肺炎,甚至導致呼吸衰竭、出現重癥肺炎、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后果,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了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。所以,保持良好的心態、積極防范和治療是正確的應對之道。 情緒的變化會影響到呼吸道疾病的發病,尤其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,工作的壓力、家庭的壓力等導致人們的情緒容易產生變化,比如焦慮,進而引發身體上的不適。 像慢性支氣管炎這種呼吸道疾病不能去根,只能對癥治療,對于不可逆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防范避免患病。平時多關注生活細節,防寒、保暖要到位,飲食上還是要注意加強營養,合理運動,增強身體的抵抗力。 總而言之,平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、釋放壓力管理好情緒,都會對呼吸道疾病的防范和控制起到積極的作用。想預防呼吸系統疾病,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引發疾病的因素。肺部感染是由病原體(細菌、病毒等)、免疫損傷、過敏及藥物所致,通常年齡較大、吸煙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發生肺部感染。? 吸煙:吸煙和被動吸入二手煙都是慢阻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。
? 家族遺傳史:如慢阻肺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等家族史。
? 年齡:年齡越大,慢阻肺患病率越高。
? 呼吸道感染: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,會引發和加劇慢阻肺。
? 氣體污染暴露:空氣污染、職業粉塵(如煤礦)、燃料煙霧(如油煙,這可能是不吸煙女性發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)等。
寒冷的冬季正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時期,我們該如何做好防護措施,預防疾病的發生或加重呢?吸煙不僅會損害自身的肺功能,還會“制造”二手煙,影響身邊親友的肺部健康,所以還是建議盡早戒煙,同時在公共場所也要盡量避開二手煙。此外,還須遠離燒柴草、木頭、木炭所產生的煙霧,使用清潔能源或無污染爐灶時,也要經常通風。冬季不僅天氣寒冷,而且空氣質量較差、空氣中煙塵較多,有些地區還經常出現霧霾。所以,建議如果出門時一定要戴好口罩,以避免冷空氣與煙塵對呼吸道的刺激。研究表明,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和肺炎的有效方式,建議積極接種。除此之外,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做好保暖防護、戴口罩、勤洗手等預防措施,減少病原體趁虛而入的機會。建議大家在氣溫相對較高的上午9-10點或者傍晚,進行一些能提高心肺功能的運動,如慢跑、太極拳等。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,則應及時就醫。為提高抵抗力,可適當增加高蛋白、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,注意膳食均衡,補充營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