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冠心病,很多年輕人都不屑一顧,似乎在他們的眼中,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,年紀越大、患病的可能性才會越大。自己年紀輕輕,不會被它找上門的。然而根據近幾年的調查發現,冠心病在45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,反而45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在下降。冠心病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,涉及到代謝、遺傳、環境等各個方面,并沒有一個單純的病因。但是經過流行病學和臨床醫學工作者多年的研究,目前已經明確了很多冠心病的危險因素。它們并不一定是導致冠心病的罪魁禍首,但是卻可以讓冠心病的發病概率大大增高。吸煙會升高血清膽固醇,引起脂質代謝紊亂,加速血管壁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,為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。同時,煙草中的一氧化碳還會與血紅蛋白結合,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,導致心肌缺氧,從而損傷血管內皮。內皮受到損傷后,會導致脂質的沉積,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,最后導致血管變得狹窄、阻塞,冠心病也就發生了。冠心病病人未必都是肥胖,但肥胖者比瘦者更易患冠心病。超重的人,心臟的負荷也會增大,心臟長期超負荷工作,就會受損。而且肥胖的人通常吃的比較多,攝取的熱量也多,容易患上高血脂,增加斑塊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。同時肥胖的人胰島素生理作用減弱,為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,身體就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,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。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內會因為一系列氧化應激反應、胰島素抵抗等,損傷血管細胞,開始或加速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的進程。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,越是患高血壓時間長、控制不佳的人,就越容易出現冠心病。這是因為持續升高的血壓,不僅會增加心臟的泵血壓力,同時長期受到血液沖擊的血管,也會出現血管壁變厚、血管腔狹窄、動脈硬化等問題,最終引發冠心病出現。
長期精神緊張、焦慮必然造成交感神經興奮,血管收縮和痙攣,同時血管壓力也會增加,造成血管內皮損傷、脂質沉積而導致動脈硬化。除這些之外,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還有年齡、家族疾病史這樣的因素,但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改變或控制的。我們能做的,是盡量避免上面提到的那些危險因素,不做這4類人。均衡飲食,適度運動,舒緩壓力,保持好心情,控制好慢性疾病,定期體檢,能幫助我們遠離冠心病的麻煩。